前一篇文章 PLL(Phase-locked loop, 锁相环) 介绍了 PLL(锁相环) 的基本原理,这篇文章介绍一个 0.4~8GHz 电流泵锁相环型小数频率综合器的实现原理。
Reference: 多模CMOS频率综合器关键模块设计及其整体优化-孙天慧-东南大学
频率综合器概述
频率综合器分类
直接模拟频率综合器 (DAS, Direct Analog Synthesizer)
原理:DAS 基于一个或多个高稳定度的参考源,通过倍频、分频及混频等方式直接产生多个目标频率信号。
优点:较好的相位噪声和频率稳定度;频率切换速度快;
缺点:结构复杂、成本高、调试难度大;输出杂散大且难以抑制;
应用:小规模地应用于雷达信号产生。
直接数字频率综合器 (DDS, 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)
原理:DDS 从相位的概念出发,采用数字采样存储技术,通过数模转换器将存储在片上存储器中的波形输出。
缺点:DDS 本质上是一个采样系统,其输出信号频率不能超过采样频率的一半。
应用:DDS 多用于低频系统中,难以满足射频系统的需求。
锁相环频率综合器 (PLL-FS, Phase-Locked Loop Frequency Synthesizer)
原理:间接频率综合器,利用相位反馈原理产生稳定的输出频率。通过闭环跟踪特性将压控振荡器 VCO 产生的频率锁定在某一频率上。
优点:PLL-FS 作为一个误差控制系统,能够实现很好的输出频率控制,同时具有较好的频率纯净度和频率稳定度。
应用: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广泛应用。
延迟锁相环频率综合器 (DLL-FS, Delay-Locked Loop Frequency Synthesizer)
原理:同 PLL-FS,主要实现时钟同步。
多模 CMOS 锁相环频率综合器分类
多个模拟锁相环组合
功耗大、面积大;
全数字锁相环
很宽的频率覆盖范围、较小的带外相位噪声、较小的尺寸;
需要利用复杂的技术来抑制量化噪声;
电荷泵锁相环小数频率综合器
小数频率综合器的基本原理
基本模块
如上图所示,一个典型的电荷泵锁相环型小数频率综合器包括鉴频鉴相器 (Phase Frequency Detector, PFD)、电荷泵 (Charge Pump, CP)、环路滤波器 (Loop Filter, LF)、压控振荡器 (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, VCO)、可编程整数分频器、\(\Delta-\Sigma\) 调制器 (Delta-Sigma Modulator, DSM) 和自动频率校准单元 (Auto-Frequency Calibration, AFC)。
鉴频鉴相器和电荷泵
理想 PFD/CP 工作波形如上图所示。鉴频鉴相器 (PFD) 用以检测参考时钟 \(f_{ref}\) 和分频器输出 \(f_{div}\) 的频率差或者相位差,并输出与之形成正比的脉冲信号 UP 和 DN。电荷泵 (CP) 将 UP 和 DN 间的脉宽差值转换为电流脉冲,对环路滤波器进行充放电,产生压控振荡器的控制信号。
上图为边沿触发的 PFD/CP 结构图,包括两个带复位端的 D 触发器、一个两输入的与门和连接电荷泵开关的缓冲逻辑单元。由于电荷泵的开关分别采用了 PMOS 管和 NMOS 管,逻辑相反,所以需要在缓冲逻辑单元中对 UP 信号反向。为了使 UP 和 DN 信号到达 CP 开关的延迟保持一致,在缓冲单元中的传输门应尽量与非门保持相同的传输延迟。
PFD/CP 传输特性曲线如上图所示,在环路锁定的过程中,PFD/CP 可分为三个工作状态:鉴频鉴 (相位差\(>2\pi\))、鉴相 (相位差\(<2\pi\))、锁定相位 (相位差\(=0\))。当 PFD 的两个输入信号相位差绝对值大于 \(2\pi\) 时,PFD 工作在鉴频状态,输出极性不再随相位变化。当相位差绝对值不超过 \(2\pi\) 时,PFD 工作在鉴相状态,即环路进入锁定过程。此时,PFD/CP 的输出信号 UP 与 DN 之间脉宽差值 \(\Delta t\) 与两个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\(\Delta \varphi\) 成正比,即: \[ \Delta t = \frac{\Delta \varphi}{2\pi} \cdot T_{ref} \]
则 PDF/CP 在一个周期内产生是平均静电流为: \[ \overline{I_{out}} = \frac{I_{CP}\cdot\Delta t}{T_{ref}} = \frac{I_{CP}}{2\pi}\cdot \Delta \varphi \] 则在相位域 PFD/CP 的增益为: \[ K_{PFDCP} = \frac{\overline{I_{out}}}{\Delta \varphi} = \frac{I_{CP}}{2\pi} \] 可得到 PFD/CP 的线性相位在 s 域的模型如下图所示:
环路滤波器
环路滤波器为低通滤波器,其作用是将 CP 输出的电流转换为 VCO 的控制电压,并滤除其高频分量,同时环路滤波器也可以抑制 \(\Delta-\Sigma\) 调制器中的带外噪声。在环路滤波器的带宽小于参考时钟频率的 \(1/10\) 时,整个环路在 s 域可近似为线性系统。
常见的环路滤波器可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。有源滤波器功耗大,并会产生有源噪声,因此在锁相环系统中通常会使用无源环路滤波器。一阶无源环路滤波器的电压纹波较大,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二阶和三阶无源环路滤波器。其结构如下图所示:
上图二阶无源环路滤波器的传递函数为: \[ Z_{LF2}(s) = \frac{V_c}{I_{cp}} = \frac{1+sR_1C_1}{s(sR_1C_1C_2 + C_1 + C_2)} \] 可知该无源二阶环路滤波器有一个零点和两个极点。 \[ Z_{LF3} = \frac{1}{s}\frac{1+sR_1C_1}{R_1R_3C_1C_2C_3s^2 + [R_1C_1(C_1+C_3)+R_3C_3(C_1+C_2)]s + (C_1+C_2+C_3)} \] 可知该三阶无源环路滤波器有一个零点和三个极点。
环路滤波器的线性相位 s 域模型如下图所示:
压控振荡器
VCO 的输出频率随输入控制电压单调变化,理想 VCO 的输入输出关系为: \[ \omega _{out}(t) = \omega _0 + K_{VCO} \cdot v_c(t) \] 根据相位和频率在时域中的积分关系,可得 VCO 的输出相位为: \[ \varphi _{out}(t) = \int \omega _{out} (t) \mathrm{dt} = K_{VCO} \int v_c(t) \mathrm{dt} + \omega _0 t + \varphi _0 \] 由于 $_0 t $ 和 $ _0$ 都不受锁相环控制,这里只关心受电压 \(v_c\) 控制的剩余相位: \[ \varphi _{res}(t) = K_{VCO} \int v_c(t) \mathrm{dt} \] 则 VCO 在 s 域的传递函数为: \[ \frac{\varphi _{res}}{v_c} (s) = \frac{K_{VCO}}{s} \] VCO 的线性相位 s 域模型如下图所示:
可编程整数分频器
可编程整数分频器位于锁相环的反馈回路中,将 VCO 输出的振荡信号进行分频后,输出给 PFD 与参考时钟比较,而形成环路。可编程整数分频器工作在整个 PLL 的最高频率处。常用的电路结构有:基于双模预分频的 P/S 计数器结构和 2/3 分频器链结构。
基于双模预分频器的 P/S 计数器结构如上图所示,这种结构的分频器总分频比为: \[ M = (N+1)\cdot S + N\cdot (P-S) = N\cdot P + S \]
基于 2/3 分频器链的结构如上图所示,这种分频器只要第一级工作在最高频率,后级工资频率逐渐降低,可以降低电路功耗;整个链路中不存在长延时回路,所有反馈路径只存在于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,可靠性好;链路中的每一级都由相同的模块组成,电路的可复用性好。
n 级 2/3 分频器链的总分频比为: \[ M = 2^n + 2^{n-1} \cdot P_{n-1} + 2^{n-2} \cdot P_{n-2} + \dots + 2 \cdot P_{0} \] n 级 2/2 分频器链的分频比范围为 \(2^n \sim 2^{n+1}-1\),此外可以通过组合逻辑电路拓展分频比范围。
可编程整数分频器的线性相位 s 域模型如下图所示:
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
小数频率综合器中的小数分频器是通过“动态分频比”来实现的,在环路锁定时两个输入信号仍存在相位差。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可以将瞬时分频比随机化,在实现小数分频的同时,进行量化噪声的整形。
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,小数分频器的分频比分为整数部分 \(N\) 和小数部分 \(a\),小数部分通过 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进行量化后,与整数部分相加,得到瞬时分频比。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将带内噪声推向带外,实现噪声整形,而带外的量化噪声可以通过环路滤波器进行抑制,从而改善小数频率综合器的输出相位噪声。
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对环路的线性相位 s 域模型没有影响,但会引入量化噪声。
自动频率校准单元
在目标频率发生变化后,环路断开 AFC 开始工作,搜索到目标自频率后,AFC 停止工作且接通环路。因此 AFC 对环路的线性相位 s 域模型没有影响。
环路线性化模型和传递函数
根据上面对电荷泵锁相环中每个模块的分析,可得其在 s 域的线性化模型为:
根据上图可得锁相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: \[ H_{OL}(s) = \frac{I_{CP}\cdot K_{VCO}}{2\pi \cdot N \cdot s} \cdot Z_{LF}(s) \] 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: \[ H_{CL}(s) = \frac{H_{OL}/\frac{1}{N}}{1+H_{OL}} = \frac{N \cdot H_{OL}}{1+H_{OL}} \] 因此闭环传递函数 \(H_{CL}(s)\) 呈低通特性。
混合型 FIR 噪声滤除计数
电路设计
系统结构设计
小数频率综合器系统结构如上图所示,主要包括鉴频鉴相器 (PFD)、电荷泵 (CP)、环路滤波器 (LF)、压控振荡器 (VCO)、可编程整数分频器、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 (DSM) 和自动频率校准单元 (AFC),同时采用混合型 FIR 滤波器来抑制 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的量化噪声。
小数分频器电路
由于 VCO 的输出端直接送到小数分频器的输入端,因此小数分频器工作在整个环路的最高频率处。因此小数分频器的高频部分采用全定制电路实现,而低频模块则采用半定制电路实现。
小数分频器的结构如上图所示,主要由高速二分频器、可编程整数分频器和 \(\Delta - \Sigma\) 调制器组成,其中可编程整数分频器包括四分频器和 2/3 分频器链。
高速二分频器
高速二分频器的作用是对 VCO 输出的频率进行二分频,从而产生四项正交的本振信号。
PS: I/Q 正交调制
假设载波为 cos(a),信号为 cos(b),传统调制方式直接用载波和信号相乘: \[ cos(a)*cos(b) = \frac{1}{2} [cos(a+b) + cos(a-b)] \] 这样就在载波 a 的作用下产生了两个信号,然而实际中只需要一个信号,则需要通过滤波器滤除掉另一个信号,但实际上滤波器是不理想的,很难完全滤掉另外一个。
在实际应用中只希望得到单一的 a+b 或者 a-b 即可,将三角函数展开: \[ cos(a-b) = cos(a)cos(b) + sin(a)sin(b) \] 在 I/Q 正交调制中,Q 路可以产生于 I 路相位相差 \(\pi /2\) 的信号,就相当于 Q 路为 sin(a),因此可以通过 I/Q 正交调制得到单一中心频率的信号: \[ cos(a)cos(b) + sin(a)sin(b) = cos(a-b) \]
常用的高速分频器主要有可再生分频器 (Regenerative Frequency Divider, RFD)、注入锁定分频器 (Injection-Look Frequency Divider, ILFD) 和源级耦合逻辑 (Source Coupled Logic, SCL) 触发器构成的分频器。
可再生分频器和注入锁定分频器都属于模拟分频器,可以达到很高的工作频率。然而可再生分频器在低频下会产生高次谐波分量,注入式分频器的工作频率比较窄。SLC 触发器构成的分频器属于数字分频器,其工作频率高、工作范围大、灵敏度高、可输出理想的正交信号。
如上图所示,将触发器的反相输出端 Qn 和数据输入端 D 相连就可以构成一个二分频器。
如上图所示,SCL 触发器实际上是由两个 SCL 结构的锁存器级联而成的。
缓冲电路
由于高速二分频器直接输出的信号幅度较小,且驱动力不足,直接与后级相连将无法正常工作,因此需要在高速二分频器和后级电路之间加上缓冲电路。对于缓冲电路的要求有:输入电容小、隔离度高以及驱动能力强,这样的缓冲电路不会影响前级电路的正常工作,还可以为后级电路提供较大摆幅的输出信号。
射频电路中常用的缓存电路有三种:反相器、源级跟随器和共源放大器。
反相器结构的缓冲电路输出摆幅较大,但其输入阻抗大,会给前级带来很大的负载(?),且反相器结构的缓冲电路工作频率较低。
源级跟随器结构的缓冲电路有输入阻抗大、输出阻抗小的特点,可以轻易实现阻抗变化。但其输出摆幅相较于输入信号,会有一个阈值电压的下降。
共源放大器结构的缓冲电路其偏置电流可调、工作频率高、反向隔离度好、并且可以抑制共模电流。
共源放大器结构的缓冲电路结构如上图所示,单端输出信号峰峰值 \(V_{PP}\) 为 \(I_{SS} \cdot R_{D}\)。
四分频器
与高速二分频器的结构类似,两个完全相同的触发器就可以构成一个四分频器,其结构如上图所示。由于其工作频率范围为 \(0.5 \sim 4.0GHz\),因此仍使用 SCL 结构的触发器电路结构来实现。
四分频器的缓冲电路结构如上图所示,四分频器的缓冲电路不仅要起到隔离和驱动的作用,还要实现模拟信号和数字逻辑信号的转换,因此缓冲电路分三级:
- 第一级是双转单输出型的共源差分放大器,将差分输入信号转化为单端输出信号,并做一定的放大;
- 第二级是带电阻反馈的反相器,将信号放大至全摆幅,其中的电阻反馈可以稳定输出,并将输出信号的直流工作点固定在翻转阈值附件;
- 第三级是驱动后级数字电路的反相器,为后级电路提供更大的驱动能力。
2/3 分频器
2/3 分频器链路结构如上图所示,n 级 2/3 分频器链路的分频比范围为 \(2^n \sim 2^{n+1}-1\),采用逻辑组合电路可以进一步将分频比拓展至 \(2^k \sim 2^{n+1}-1\),因此采用 5 级 2/3 分频器链路,可以实现 \(4 \sim 63\) 分频比范围。
每一级的 2/3 分频器结构如上图所示,有四个锁存器和三个与门构成。其包含两部分,上半部分是预分频逻辑 (Prescaler Logic),下半部分是周期终止逻辑 (End-of-Cycle Logic)。周期终止逻辑根据分频比控制输入端 P 和模式输入端 \(\mathrm{mod}_\mathrm{in}\) 来决定预分频逻辑的分频比。其分频比关系如下:
输入控制端 | 分频比 |
---|---|
P & \(\mathrm{mod}_\mathrm{in}\) = 0 | 2 |
P & \(\mathrm{mod}_\mathrm{in}\) = 1 | 3 |
2/3 分频器链路的最高工作频率为 1GHz,可以采用真单相时钟 (True Single Phase Clocked, TSPC) 逻辑结构来实现,TSPC 逻辑有着结构简单、功耗小,并且只需要单相输入时钟的优点。TSPC 结构实现的 2/3 分频器电路结构如下图所示: